改革開放抒情作文
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改革開放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1)
改革開放三十年前,我還沒出生呢!所以我問媽媽,改革開放三十年前是個什么樣子?
媽媽對我說,她小時候住的房子都是用草堆蓋的屋頂,家里只有一個爐子;那時候根本沒有什么柏油馬路,一下雨,小土路上就有一個泥坑一個泥坑的;上課的教室,個個破爛不堪,課桌都是泥做的.,摸起來好像就是石頭,教室里沒有暖氣,買一個新本子,正面用完了用反面,只有這樣才舍得扔掉,再換一個本子,哪像我們那樣,把紙折紙飛機玩,這樣浪費紙;在那時候,只有過節(jié)的時候才可以吃上一頓餃子,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有新衣服穿,冬天的時候是只能吃大白菜的……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和外國的先進技術(shù)互相學習,為人們帶來很多方便,因為國家富強了,所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國家飛速的發(fā)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大家從吃不飽、穿不好變成了吃得飽、穿的好?,F(xiàn)在家里有一套一百平方米的房子不為稀奇,有一輛私家車等是平常的事。在以前,有一些人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公交車售票員,因為以前車是很少見的,所以在那時候做了這個工作也是比較幸福的。
現(xiàn)在我家的生活水平也不錯,家里有新房子,也有小汽車。還有,我爸爸的這份工作很忙,幾乎每周都要出差,一出差就坐飛機,這是我爸爸小時候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從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以來,不知不覺的,改革開放已經(jīng)走過了三十個年頭。這三十年來,大街小巷從冷冷清清變成了熱鬧非凡;道路從小土路變成了大馬路;房屋從破破爛爛變成了高樓大廈……總之,自從有了改革開放,中國可以說是從貧窮到富裕,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富強!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2)
改革開放已經(jīng)三十年了,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我不知道,但經(jīng)常聽媽媽給我講過去的事情,也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以前,生活很困難,吃了上頓沒下頓,吃的東西都是自家地里產(chǎn)的青菜,放的油很少,一年一戶吃不了幾斤油,以前母雞下了蛋,也不舍得吃,拿到集市上賣錢,交學費,買本子。大年三十的晚上,是媽媽最幸福的時刻,因為每年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吃到兩根肋骨,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雞鴨魚肉應有盡有,想吃啥就買啥,媽媽整天變著花樣給我做好吃的,我太幸福了。
以前,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織的布做的,找個裁縫給剪了,然后自己縫,不好看,穿上也不舒服。以前穿的鞋都是姥姥一針一線納的',夏天也穿著布鞋上學,沒有錢買涼鞋。現(xiàn)在你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種顏色、各種樣式的衣服和鞋子,太豐富了。
以前家里的交通工具就是兩條腿,自行車都很少,點的是煤油燈,也沒有表,早晨起床靠聽廣播和院子里的公雞叫。以前做飯只用柴禾,現(xiàn)在有電鍋、煤氣灶、太陽能、手機、電動車、摩托車、小轎車、電腦、冰箱、洗衣機等等也走進了普通百姓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人們的收入翻了幾番,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媽媽說:“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全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lǐng)導、英明決策?!蔽乙煤脤W習,長大了我也要投入到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去,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3)
聽爸爸說,我們的家鄉(xiāng)以前特別窮,只有幾間簡陋的小屋,泥濘不堪的幾條小路,要到城外才能找到商店,經(jīng)濟蕭條。
然而,現(xiàn)在我們的家鄉(xiāng)已經(jīng)發(fā)展的非???,簡陋的平房變成了一棟棟高樓大廈;凹凸不平的泥漿路變成了一條條筆直平坦的公路;街上也不再是人煙稀少,在家鄉(xiāng)的中心,新建了步行街,那兒繁華熱鬧,接上的商店讓你眼花繚亂;此外,我們家鄉(xiāng)也修建了許多旅游區(qū),如梁啟超紀念館,小鳥天堂,圭峰山等等。這一切,使家鄉(xiāng)煥然一新,繁華美麗。
隨著三十年祖國的改革開放,我們的家鄉(xiāng)在教學事業(yè)上也是大有發(fā)展的。在這方面,我也是深身體會到的。聽學校的老師說,以前的學校設(shè)施非常簡陋,只是一些小祠堂,那凳子都是自帶的,還有許多家庭因為經(jīng)濟問題,導致不能上學。
現(xiàn)在,國家對教學事業(yè)重視了,新建學校,而且學校的設(shè)置齊全,有寬闊的操場,圖書室,多媒體室等。在校外,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深入了解,還新建了圖書館,歷史博物館和葵博園等,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聞。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國家推行了義務(wù)教育,使家庭經(jīng)濟能力有限的`學生也能夠高高興興的上學去,減輕家庭負擔。
三十年來,經(jīng)過了多少艱苦歷程,經(jīng)過了多少風險考驗,隨著改革開放,我們依然不斷的前進著,發(fā)展著,奮斗著,為著祖國的強盛興旺,為著家鄉(xiāng)的繁榮昌盛而努力。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的祖國正在變化著。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4)
從破破爛爛的小瓦房到高聳入云的大高樓,從泥濘不堪的小土路到平坦的柏油路,從一輛小自行車到一輛輛寶馬、大奔。大國正在崛起,中國正一步步走向富強。
爸爸媽媽小時候,用的是煤油燈,煤油燈的光非常微弱,而且看書時間一長,鼻孔里全是黑黑的。我都有些奇怪他們能看得清楚嗎?如果是我的話,我都不知該怎么辦了。那光真的讓人看不清書本上的字。但是很多人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績依然優(yōu)異,正可謂是逆境出人才。
聽爸爸媽媽說,那個年代誰家有臺收音機就很不錯了,只能在收音機里聽人說著相聲、新聞。但看不到圖像,所以有收音機的大多都是有錢人家。一九八幾年時收音機開始推廣后,而更高級的電視出來了。雖然只是黑白的電視機,但每天那里都圍滿了村民觀看。爸爸說那是因為全村只有一臺。
后來,彩色電視機又發(fā)明了。
看到在公路上飛馳的電動車、摩托車、汽車,想到奶奶說1978年時有自行車就算很不錯了,沒有的每天上班、上學都要步行,往往是每天要走上幾里路,甚至是十幾里路。
一九九幾年時自行車開始推廣,爸爸說那時的工資才幾十元,而一輛自行車就一百多元?,F(xiàn)在一輛自行車就幾百或者上千元。我為生在這樣的祖國而自豪。我長大后一定要報效祖國,為祖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從改革初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30年。這三十年使祖國變得強大、變得富裕。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5)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國家強大了許多:繁華的街市,高大的建筑,寬廣的街道,開闊的廣場,琳瑯滿目的商品,還有那高樓大廈……我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聽媽媽講,她小的時候我們的國家還很貧窮,商店里的東西也很少,一年很難吃到一塊糖和其它的零食,買東西都要用票,如果買東西沒有票給再多的錢也沒有用,買食物要用糧票,買肉要用肉票,買布要用布票,買洗衣機也要用票,而且還有供應量的限制,不是想用多少就可以用多少的,平時吃的`飯也沒有什么營養(yǎng),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好一點,所以那時侯媽媽最高興的就是過年了。可是現(xiàn)在我們想要吃的東西在超市里都可以買到,家里的零食也從來沒有斷過,媽媽每天變著花樣給我們做有營養(yǎng)的飯菜,可有時我還挑三揀四的,嫌東西不好吃,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媽媽小的時候穿的衣服都是姐姐們穿小了的舊衣服,而且衣服上有些還有補丁,穿的鞋子基本上都頂著腳指頭,上學背的是一個布做的書包,學習用具也很少,而且一直用到不能再用才換掉。而我們現(xiàn)在幾乎穿的衣服都是新的,鞋子有一點小就不想再穿了,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用過好幾個書包和文具盒了,學習用品也多的數(shù)不清,現(xiàn)在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huán)境,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把我們的國家建設(shè)的更加強大。
媽媽小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好玩的,就是跳跳橡皮筋,爬山什么的,那時侯有電視的人家很少,而且還是黑白的,電視頻道也很少,電視節(jié)目也不象現(xiàn)在這么豐富多彩。而現(xiàn)在我們可以玩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家家戶戶都有電視,頻道也非常多,而且還有針對我們的少兒頻道,除了看電視,我們還可以玩電腦,上網(wǎng),旅游等等。這一切都是因為改革開放,我們才有了這么美好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
我祝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用我們的雙手把我們的國家建設(shè)成世界強國!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6)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四季如春的氣候更為海的魅力錦上添花。海水環(huán)繞、沙灘廣闊,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曾贊美其為東方夏威夷,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廈門。有海上花園之稱的廈門空氣清新,除了自然風光優(yōu)美,廈門城市環(huán)境非常整潔,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
聽爸爸說兒時的廈門交通比較閉塞,市內(nèi)出行只有公交車且線路少人多又擠,當時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車。我現(xiàn)在的出行除了爸爸開車以外我會選擇更環(huán)保的BRT和地鐵,廈門是福建第二個開通地鐵的城市,坐在明亮的一號線車廂,看到市民乘坐地鐵的方便快捷讓我感到生活在廈門是無比的幸福。爸爸說小時候去上海是坐綠皮火車,晃悠了三天才到上海,當時的火車是蒸汽火車,速度慢噪音大車廂環(huán)境衛(wèi)生臟亂?,F(xiàn)在爸爸帶我旅游都是飛機、動車或高鐵,踏進高崎機場T3和T4航站樓看到電子顯示牌不斷變換進出港航班號,讓我感覺到廈門空港飛機起降的繁忙,這正體現(xiàn)出廈門是國內(nèi)乃至國際重要空港的地位。
從爸爸的描述中讓我感覺到廈門40年日新月異的`變化之快。斗轉(zhuǎn)星移,當?shù)桶拇u瓦房在廈門快速發(fā)展的變換中成為歷史的記憶,現(xiàn)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爸爸兒時漫天灰塵彌漫的馬路,如今都平整成明亮的柏油馬路。廈門的一切都是那么悄然的變化著,爸爸眼中的廈門在時間的隧道中緩緩前行,越變越美。以前那個小小的老廈門在奶奶眼中已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從老舊變得更加年輕有活力,熠熠生輝?!皬B門會晤”令廈門萬人矚目,國際馬拉松最美賽道讓廈門冠以溫馨宜居之城。
聽了奶奶和爸爸說以前的小廈門和我現(xiàn)在目睹的大廈門已是兩個世界,現(xiàn)在的廈門正在飛速發(fā)展并以自身的影響力帶動周邊城市的發(fā)展。開明、守信、開拓、競爭、奉獻,是廈門特區(qū)的精神。我們將繼承和發(fā)揚廈門特區(qū)的精神,踐行廈門精神讓廈門的發(fā)展更朝氣蓬勃。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7)
改革開放恰似和煦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催富了神州大地。在改革的浪潮洗禮中,廈門脫胎換骨,由一個名不經(jīng)傳的沿海小城,變成了如今風景秀麗,享譽國際的高顏值“海上花園”,可謂今非昔比!
改革開放以前,我的家鄉(xiāng)還只是廈門的一個小漁村。起伏的丘陵,遍地的農(nóng)田,破舊的房屋,閉塞的交通是它的舊模樣。由于地處沿海,經(jīng)濟落后,大多何厝人是靠田吃田,靠海吃海,從早忙到晚,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要是哪家買了臺大彩電,或是買了輛摩托車,那可就成了村里的大新聞。家家戶戶大多住平房,要是誰家蓋了兩、三層洋房,那估計就是村里響當當?shù)娜宋锪恕?/p>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只有一路公交車經(jīng)過,從村口坐到輪渡,一路九拐十八彎,一路顛簸,就像在跳“迪斯科”。這土路晴天塵土飛揚,要是雨天,泥濘不堪,寸步難行,腥臭的海蠣殼隨地都是,引來蒼蠅成群,令人作嘔……
如今隨著廈門的發(fā)展,家鄉(xiāng)也變啦!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個個企業(yè)相繼進駐,一個個景點陸續(xù)開發(fā),村民們的日子紅火起來了,生活的品味也提升起來了。
垃圾分類是我們告別臟亂的“重頭戲”。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紅、藍、黃、綠”四色垃圾桶,分別裝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還有廚余垃圾。有了這些“新家”,各類垃圾分類投放,既美化家園,又便于垃圾回收與利用?!皬B門是我家,美麗靠大家”,村民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要致富,先修路”!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暢通無阻;道路的.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BRT完善了全市的公交系統(tǒng),動車、翔安隧道給島內(nèi)外出行帶來極大的方便。隨著廈門一號線地鐵的順利運行,二號線接踵而至,都修到我們家門口,接下來我們的生活出行就更加方便快捷啦!
濤聲依舊,廈門卻已舊貌換新顏。“金磚會晤”讓廈門向世界展示了最美的姿態(tài),作為廈門人,我感到無比榮光。我愿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秉承“愛拼才會贏”的閩南人精神,為我們美麗的廈門錦上添花!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8)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我們的祖國改革開放已40周年。改革開放好似溫暖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帶來了許多變化。
以前,媽媽小時候,能偷偷騎到一次自行車,就心滿意足了。一個家庭能有一輛自行車,在當時來說,是不容易的。通過解放思想、改革發(fā)展,加上千千萬萬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一個家庭基本每人一輛自行車。當時,爸爸上小學、初中沒有騎過自行車,上了高中才有了一輛破破爛爛的車子,自己還是很愛惜的,到上了大學,就是做公共汽車、火車?,F(xiàn)在自行車都是高檔的。電動車走進了普通家庭,城市家庭轎車不斷增多,公共交通日益發(fā)達,都是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彩電、冰箱、洗衣機走進百姓人家,高樓大廈林立街頭,商業(yè)店鋪鋪天蓋地,這些都應該歸結(jié)于改革開放,這些經(jīng)濟的長足發(fā)展,歸結(jié)于普通勞動者的`辛勤勞動。
1978年,改革開放的元年,這一年的冬天,十一屆推開了一扇塵封的大門,中國壓抑已久的旺盛生命力終于找到了出口,迫不及待的奔涌而出……振奮人心的那一幕仿佛還在人們的記憶中。眨眼間,改革開放的征途已經(jīng)整整走過了40年!改革開放,已經(jīng)40年而立了。40年,中國已經(jīng)給了世界一個全新的中國。
40年來,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農(nóng)民到市民,從農(nóng)田到工廠,從森林到牧場……先進代替了落后,機械取代了人工,舊貌換新顏。我們體驗了收復港澳的快慰,一國兩制的成功,三峽工程建設(shè)的壯觀,神舟飛船升天的壯舉,西部開發(fā)的激情,奧運會隆重舉辦,10上海世界博覽會,12年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交付海軍……這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點點滴滴,還有更多等看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發(fā)明。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xiàn)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lǐng)時代”的偉大跨越。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9)
改革開放轉(zhuǎn)眼已經(jīng)快40年了,雖然那段歲月離我們比較遙遠,但我們都從父輩或書本中,聽到和看到在這40多年的時間里我們生活的巨大變化。每每到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從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和幸福感,每每這這種時候我們都會充滿希望的回顧改革開放、展望幸福未來……
回顧改革開放前,村里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每到下雨天,小路變得泥濘不堪,車容易打滑、下陷;家里住的也是土胚房,用土和麥稈混合砌墻,麥秸和稻草扎成一束一束做成房頂;吃的飯也很差,條件好的能吃上雜糧,條件差的'只能去挖野菜。
記得奶奶跟我說過她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連一件新衣服都沒用,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剩下來的給她,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布丁,還不合身,可哥哥姐姐也沒那么多衣服啊,就將媽媽的衣服改小來穿。后來趕上了改革開放,奶奶家放棄了祖祖輩輩務(wù)農(nóng)種田的生活,來到大城市工廠上班,奶奶跟我回憶說祖父第一次領(lǐng)到工資的時候,特意去集市買了一塊白花花的豬肉,那肥肥的肉一放進炒鍋就滋滋作響,整間屋子都是豬肉香,那味道她永遠忘不了,就像上了天堂一樣,我永遠記得她當時她陶醉的神情。
現(xiàn)在改革開放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世界各國聯(lián)系的日益密切,通訊、信息技術(shù)的日益進步,還有人們思想的日益開放,地球越發(fā)像一個地球村了!我國的改革開放相比于以前更加深入和開放,更可喜的是水平更加高。以前爸爸工作的工廠只能接一些單純體力人力的簡單制造工作,比如玩具、衣服、鞋子的制造,現(xiàn)在爸爸的工廠開始參與玩具、衣服的設(shè)計創(chuàng)造,甚至廠里還開辦了培訓班,為提高工人們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指導。
每次回到老家,我總能欣喜的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新變化?,F(xiàn)在縣里開始治理河道、修整舊房,種植了各種綠化,著力打造森林城市,許多工廠開辦起來,為縣城人民提供了工作崗位,再不用遠離子女,奔走異地去打工,我相信以后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10)
在我呀呀學語的時候,奶奶時常給我講過去的事情。改革開放已經(jīng)走過了四十個年頭了!這四十年來的變化究竟是如何翻天覆地也只能從奶奶的敘述中隱隱約約感覺!奶奶時常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這首歌很動聽,就向描繪著一個故事一般。
奶奶說,40年前,我們一家6口人住在不到40平方舊瓦房里,很不方便;那時的家里沒有電燈,也沒有其它電器,晚上只能點煤油燈;生活都過得很艱苦,很少吃上米飯,衣服破了補,補了再穿,老大穿完老二穿;有的.還是用稻草蓋的房子,我們一家還算富裕,有磚瓦房,雖然面積小,但一家人都過得歡天喜地;85年家里買了第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一到晚上八點多時間,家里就圍坐著很多人,等著觀看連續(xù)劇,奶奶還比劃著14寸的大小給我看,我驚呆了,那么小,而且是黑白,那怎么看啊!
奶奶說,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家里增添了彩色電視機,電話,摩托車,建起了三層的房子……生活也開始越來越好了。我認真聽著奶奶講著家里這四十年來變化,腦子里想著一副副畫面,還幻想出爸爸穿著帶有補丁的衣服,我的雙眼漸漸濕潤起來,心里感到那時候的生活跟現(xiàn)在是沒法比的。簡直就是天上和地上。我看著自己現(xiàn)在住的環(huán)境,看著城市中閃爍的霓虹燈,看著城市中的高樓林立,看著千家萬戶的燈火,看著家中各類電器一應俱全,電話、風扇、空調(diào)、冰箱、彩電、微波爐、液化氣灶具、太陽能熱水器……而且還有電腦,寬帶上網(wǎng),手機。我感受了所有一切的來之不易,我會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我會努力去學習,長大以后也為祖國做貢獻。
這一切見證了家庭經(jīng)濟條件的日益富裕,同時也反映了改革開放帶來了巨大的轉(zhuǎn)變。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我心里充滿憧憬,再過四十年,我們中國會發(fā)展得更加富強。
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愿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11)
硝煙彌漫,我們受盡屈辱;科技壟斷,我們飽含艱辛;改革開放,我們屹立巔峰。
遨游太空的飛船,飛馳而過的高鐵,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電車,覆蓋全國的網(wǎng)絡(luò)……我們看得見的富強,我們親身感受的繁榮,這全是改革開放之花在枝頭絢麗綻放。
經(jīng)濟之花開——我們富起來
1987年,有個老人在南海畫了一個圈,深圳便在一夜之間走向世界。那是我們開放的窗口。而今天,我們的GDP居世界前列,我們對全球經(jīng)濟總量的貢獻無人能敵,我們的進出口貿(mào)易額飛速上漲。對于平民百姓而言,不再愁溫飽,有能力追求品質(zhì)生活,孩子上學不愁了,老人看病不愁了,這便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力量!
你相信嗎?從一窮二白走到今天,我們只用了40年,令人驚嘆,這就是今日的中國,經(jīng)濟不再落后于人千里的中國。
科技之花開——我們強起來
當?shù)蹏髁x壟斷航天科技,封鎖核技術(shù),我們不懈努力,多少人付出血與淚的代價,讓我們的飛船上天,讓我們的互聯(lián)網(wǎng)遍布全國,讓我們的高鐵遠超別國,當外國友人體驗中國高鐵列車,無不驚嘆想要把它“帶回家”。
從一無所知,到成果令人羨慕,依舊是這樣的`40年,這就是今日的中國,無畏別國科技威脅的中國。
共贏之花開——我們樂起來
“一帶一路經(jīng)濟建設(shè)”“多方外交”“命運共同體”逐漸成了中國的新名片,本著和平與共贏的原則,我們獲得了多方支持與贊揚,建立友好關(guān)系,幫助貧困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從不猶豫,中國在這條路上,走得堅定而有力量!
從孤立無援到朋友眾多,仍然是這樣的40年,這就是今日的中國,不懼任何挑戰(zhàn)。
我看改革開放,這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圓夢之路的堅強力量,是中國至今仍在堅持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理念,是發(fā)展的源泉,是經(jīng)濟的推動力,是科技的創(chuàng)造力……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改革開放仍會是不變的主題,走在夢想的路上,中國必將與改革開放同在!
我看改革開放,它讓中國花開滿枝頭,必將讓中國收獲累累碩果!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12)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我們祖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走過了整整40年,40年與5000年的中國歷史相比雖是短暫的。但它的影響卻重大而深遠。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震驚了世界,同時也影射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一天,我無意中在奶奶的舊木箱里,發(fā)現(xiàn)了一張長方形的小票子,仔細一看,上面印著“全國糧票”字樣,于是我問奶奶:“這是什么?”奶奶告訴我說:“這是糧票,幾十年前,因為國家糧食供應緊張。所以每家每戶都要按照年齡、性別等狀況,確定給每個人分配多少糧食。”我又好奇地問:“那現(xiàn)在為什么糧票又不用了呢?”奶奶說:“因為現(xiàn)在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了,物資供應很豐富,生活也就好起來了。你瞧,現(xiàn)在超市里的商品琳瑯滿目,我們還可以隨時買到各種品種的大米了?!?/p>
我的爸爸是個八零后,但是從小生活在山區(qū),他去上學要走10多里山路,山路坑坑洼洼,崎嶇不平,一旦遇上刮風下雨,等走到學校,頭發(fā)、衣褲已經(jīng)濕透,鞋子里也會裝了水,尤其在冬天,暴露在寒風中的雙手,總是會凍得通紅,一個路程下來,手指早已成了一根根的“紅蘿ト"。怪不得,我爸爸經(jīng)常摸著我的頭說:“你們吖,真是幸運的一代”!
是啊,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學校,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化設(shè)施走進了教室,給我們課堂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和趣味,老師辦公室里配備了電腦,學校里有了電腦房,學生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增長自己的知識。當然還有實驗室、音樂室、圖書館各種多功能教室。再看看每天放學的時候,學校門前總是車水馬龍,大多是一些家長的小汽車,大家上學再也不必風吹雨淋了!看著身邊這些變得越來越美好的事物,頓時覺得自己是多么幸福!
我,是成長在新世紀、新時代的小學生,我愿用世間最華美的語言描繪這一切,我也會用最平凡的記憶把它們裝進心里!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13)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祖國大地滄桑飛變,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家鄉(xiāng)靳杖子也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以前村里各家各戶住的是草房,步步是土路,到處是垃圾。那時候下雨天得穿水鞋,轎車根本開不進來,自行車陷到坑里就得用棍子剜,晴天的時候道也不好走,秸稈什么的幾乎把道都占滿了。東一個坑,西一個坎兒的,風一刮就塵土飛揚,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涩F(xiàn)在就不一樣了。
那一天里,我們一家四口在去奶奶家的路上,我打開車窗,又一次嗅到了家鄉(xiāng)的味道—花香。每次回到故鄉(xiāng),總是老遠就看到那條悠長的林蔭小道。霧氣朦朦的清晨,爸爸騎著車,載著我在小道上穿梭。我伸出小手,輕輕掠過樹梢,冰冰的霧氣沾濕我的手尖。深吸一口氣,故鄉(xiāng)那淡淡的土香混著濕濕的水氣鉆進我的喉嚨,涼透我的心田。家鄉(xiāng)的槐樹總是在淡淡的放著清香。等到二月一過,它便綻放出一張張白花花的笑臉,靜靜地把醉人的香氣送到千家萬戶。
故鄉(xiāng)是富饒的。走進碩果累累的果園,讓你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你瞧,那如抹了胭脂般的蘋果,紅得那么鮮艷,紅得那么可愛;瑪瑙似的紅果,金燦燦的梨,一個個像一張張微笑的小臉兒,在互相交談著。低處的'田野里,金黃的谷穗笑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齜著牙咧著嘴的玉米……
鄉(xiāng)村之美,不僅要有美的外表,還要有美的內(nèi)涵,家鄉(xiāng)在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中,挖掘文化底蘊,保護歷史傳承,家家戶戶都有仿古門樓,鑲著花邊的水泥路穿過街頭小巷,夜晚一盞盞路燈守護在小路兩旁,一個個舞者們穿著光鮮亮麗的衣服,在廣場上盡情的瀟灑舞姿,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村里還有“山楂樹之戀”、“恒河漂流”等旅游景點,吸引了各地游客。
走一走,看一看,小山村的變化讓我信心百倍。我為生活在如此“綠富美”的山村里倍感驕傲和自豪。我要努力學習,準備長大了也為家鄉(xiāng)的建設(shè)奉獻一份力。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14)
聽媽媽講,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比媽媽小時侯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媽媽小的時候是供應糧食,憑票買魚、地瓜、白菜,買5角錢的肉炒出來放在碗里分幾天炒菜吃,平時根本就沒有其他的東西吃,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餃子。那時侯沒有超市,只有小賣部。工資也很低,一家好幾個孩子,能吃飽就很好了,根本就不講究什么營養(yǎng)。
媽媽小的時候就有兩身藍布衣服可以換洗,還是穿哥哥和姐姐穿小的衣服。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上一身新衣服,送完年就脫下來,等明年過年的時候再穿。上學就背一個綠色的軍用書包,一直背到高中畢業(yè),都刷成白色的了,而且書包下面都刷破了。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就用了一個鉛筆盒,鉛筆和橡皮都很節(jié)約,這學期用完的本子,把沒用完的撕下來再訂成一本接著用。
媽媽小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好玩的玩具,放學寫完作業(yè)就玩跳皮筋、踢沙袋、藏頭繩。那時候沒有電視看,也沒有錄音機,只是聽聽收音機。到后來,媽媽上初中時才有黑白電視看,頻道也很少。那時侯媽媽就很滿足了。
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過了30年的風風雨雨,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現(xiàn)在想吃什么有什么,超市里的東西琳瑯滿目,什么肉、蛋、蔬菜、小食品……應有盡有。我們現(xiàn)在平時就買很多衣服,過年更不用說了,有時還買兩身衣服呢。我們的書包還不知要換幾個呢,鉛筆盒和鉛筆,看好了就買,家里有很多很多的。我們現(xiàn)在生活用的也都是高科技,什么電腦了,彩色電視了,復讀機了……現(xiàn)在聽錄音、看碟、甚至用讀書郎學英語,學起來輕松又方便?,F(xiàn)在還有很多興趣班,書法、美術(shù)、音樂、舞蹈、跆拳道……
我聽媽媽這么一講,我為改革開放30年這可喜的變化而自豪。我要發(fā)奮讀書,學習更多的知識,長大也要為國家獻一份力。
改革開放抒情作文(篇15)
下海青年創(chuàng)奇跡,創(chuàng)業(yè)俠客引新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下?!钡南闰?qū)們亮出了傲人的成績,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青年人也登上了舞臺。而改革的接力棒,我們即將接過。立志奮斗,踏月而行,是我們應有的態(tài)度與高度。
君不見改革開放之艱辛,有志青年竟綻放。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這代人伴隨著新中國的成就而成長,我們見證了太多:零八年奧運還世界一個奇跡,國家收入總值創(chuàng)新高,青島峰會展示新理念,月球背面登錄探索未知……正是有了前人的奮力前行,才有如今的安居樂業(yè)。
上一輩的奮斗者依然圓滿完成任務(wù),這一代的創(chuàng)業(yè)俠客正砥礪前行,創(chuàng)新理念,轉(zhuǎn)臆想為現(xiàn)實,他們給自己披上世界范的全新面目,在國際舞臺的聚光燈下,自信翱翔。他們正前行……而我們也應時刻做好準備,迎接新時代的浪潮,踏上改革開放下一個四十年的征程。
“如果讓你提前了解你將要經(jīng)歷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這是電影《無問東西》中對當代青年的`有力叩問?!懊髦接谢ⅲ蚧⑸叫小边@正是我們所缺少的毅力和對新事物的好奇。在時代的機遇中,我們不應該站在原地徘徊茫然,而是努力奔跑。曾經(jīng)“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沒有圉于所謂的庶女身份,十八歲便獨自承擔起出國留學的全部費用。若她當初有絲毫的迷茫和猶豫,國徽上便會少了那一抹閃動的鵝黃。
勃朗寧告誡我們“人應該進行超越能力的攀登,否則天空的存在將毫無意義?!被ヂ?lián)網(wǎng)奇跡馬化騰,電商神話馬云……前人已經(jīng)為我們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不要猶豫徘徊。立志奮斗,朝自己心中的目標奮力前行,即使無法造就奇跡,也可當一條小溪,以柔水之力,磨磐石之堅,砥礪前行,最終到達浩淼的海洋。
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有“少年不懼歲月長”的勇氣,我們有“同聲應氣,同志所向,窮山距海不能限”的熱血,我們有“荊棘叢生不覺辛苦,有淚可落不是悲哀”的堅持。新時代等我們?nèi)^斗。
青春有志,奮力前行。愿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