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立秋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立秋作文 篇1
節(jié)令到了立秋,天地間的一切,似乎一下子透明起來,透明在缽滿盆溢的翠碧之中。幾場透雨,風兒斜奏著涼爽的曲子,拂過悠閑的云朵,掠過頑皮的星星,簇擁著澄澈的心情,把一個透著羞澀的豐滿,推到我們的眼前。秋天,也就扭捏著綽約,羞答答地站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在豐韻里陶醉。
按時節(jié),立秋后是初秋的,四野里無際的蔥蘢,全然遮擋不了白天的燠熱,不輸于夏日的燜燥。而我的朋友,卻偏偏喜歡了這樣的季節(jié),把這初秋叫做了淺秋,這,也該是朋友心中的詩意吧。還別說,那滿目的綠意盎然當真把我的目光絆惹的時候,心里還就真的感受到了朋友那活潑潑的詩意。
淺秋的詩意是誰先知曉的呢,該是那些徹夜呢喃的蟲兒吧?我想是的!
縷縷的風兒掠過樹梢,一點點驅(qū)趕著夏日悶熱的時候,秋蟲兒干澀多日的喉嚨驟然清爽起來,如水的柔情忙不迭在四下里流溢,不等斜陽落山,先把一片清輝灑在裊裊炊煙里,潑在醉人的晚霞里,此起彼伏,高高低低,長長短短。秋蟲兒自自在在臥在草叢里,吮吸著渾圓的露珠兒,淺唱淡吟,優(yōu)哉游哉。旭日活潑潑升起一桿子高的時候,薄薄的晨霧才羞澀的散去,累了一宿的秋蟲兒也就歇了下來。
秋蟲兒,只是一個夜晚,把個淺秋唱的風姿綽約,鮮明透亮。
朋友心里詩意的淺秋,或許就是秋蟲兒淺唱里的初秋,那般的清純,那般的溫馨,充滿暢想,流淌靈動,而從朋友的心里,從秋蟲兒的吟唱里,我倒是感覺,那淺秋不是用眼睛看的,也不是用耳朵聽的,而是需要用鼻腔深深的呼吸,才能真正感覺得到的。
不是嗎?星空像被遺忘的詩行,秋月清涼如水,坐在鄉(xiāng)下的一塊地頭上,深深地吸上幾口氣,滿腔滿腹霎時都是一片秋蟲兒的呢喃。那淺秋,一下子就變成了腿腳上涼絲絲露珠的撫慰,舌尖上還沾著泥土的清新的大蔥的辛辣,鼻息里是能掐出水的剛出鍋的玉米棒子的清香,耳廓里呢,到處都是莊稼巴嘎巴嘎拔節(jié)的歡暢。
這般詩意的淺秋啊,只能是在鄉(xiāng)下的田間地頭才能呼吸到的,或者說,是田間的泥土的氣息,讓我真真切切呼吸到,淺秋,在羞澀里醞釀著孕育的胎動,靜候旭日勃發(fā),分娩,收獲。那詩意,在我的心里,就是喝一口清淩的河水,捋一把蔥葉嚼的嘴角流著綠綠的汁液,鼻腔到眼睛,則是通透的順暢;而淺秋的胎動,在我的心里,就是一節(jié)節(jié)拔高的玉米與漸漸紅潤的高粱的臉龐。
林語堂是愛著初秋的,他是深深愛著初秋的喧氣初消,愛著初秋的月圓,愛著初秋的肥蟹與皎潔的桂花的。不知道林先生是否也是喜歡著初秋那激情過后還透著羞澀的成熟,我只是感覺,在林先生的眼里,他是真的偏愛著初秋熏熟的溫香的,而這熏熟,恰恰是我與朋友一樣喜歡的淺秋的詩意,或許,就是秋蟲呢喃著的大地漸趨豐滿的孕育的羞澀之美了。
我是一直喜歡把秋天比作父親的,曠達,淡然。細細琢磨,朋友那么喜歡把初秋喚做淺秋,還真是詩意的很。忽然一下子感覺到,秋蟲一片呢喃的時候,是真的聽到了大地羞澀孕育的胎動的,把一個激情,一下子孕育成了收獲,豐滿、扭捏,將一片活潑的胎音,瀟瀟灑灑潑遍了天地之間,讓碧綠的葉葉梢梢,撲愣著身軀,眼角眉梢都是希望在歡笑。
在這個被朋友喚作淺秋的季節(jié)里,藍天與白云,被秋蟲兒呢喃著將生命的律動送進我的血脈里,隨一片片碧綠起起伏伏。我的眼睛,望不到天地間一片碧綠的那一端,但我的鼻息里,依然可以呼吸得到,那一端,依然是碧綠一片。
立秋作文 篇2
連續(xù)多日的暴雨,伴著臺風“利奇馬”在午后傾灑。前腳是水漫城市的激情,后續(xù)則是秋意海面的柔情,像極了犯了錯誤的貓咪,為等待著夏秋之際的消息,也為這立秋的時節(jié)。
今年的立秋,是從雨打濕城市的路開始的,是忘吃西瓜改吃葡萄結束的。看著手機里說立秋要吃西瓜,我才意識到今年的立秋掃尾了。我問老媽,立秋為什么要吃西瓜,老媽卻來了一句今年什么時候立秋的。于是我想起個問題,立秋還要選擇好某天某時來,哪有萬年歷,只有上網(wǎng)查查了,結果我搜:“立秋為什么要吃西瓜?”因為我只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立秋選什么時間點來我左右不了。結果是這樣的:一是“快吃不到了”;二是“快吃不了了”。西瓜性寒,適合暑期食用,到了天氣轉(zhuǎn)涼之際就要少吃甚至不吃。
城市里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吃,就是啃秋了。而農(nóng)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吃,抱著綠瓤香瓜啃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吃??星锸惆l(fā)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晚上,媽媽買了一個西瓜,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大西瓜,幸福和溫馨圍繞在每一個人身邊?!稘h書·禮樂志》曾有“飛龍秋,游上天”之語,有因秋季豐收可向?間贈果腹之食物而夸耀揚威之意吧!民以食為天。在民間,立秋日的天氣關系著百姓的日常生活。立秋的民諺農(nóng)諺很多,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薄A⑶镞@天的天氣變化,與農(nóng)田的收成有很大的關系,如在立秋這天有打雷聲,田里的莊稼就“秀”(即吐穗開花)不好,谷子會長不飽滿。另外,在稻秀之時,農(nóng)家最忌諱立秋這天有濃霧和白虹貫天的“白鱟”的天象,收獲時將會因秕谷多而影響產(chǎn)量。入秋后秋高氣爽,天氣由熱轉(zhuǎn)寒即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的身體也隨“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正如《黃帝內(nèi)經(jīng)》所云:“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在秋季,無論起居、飲食、精神、運動、養(yǎng)生哪個方面都要調(diào)攝,而且不能離開“養(yǎng)”、“收”的原則,要收藏陰氣要養(yǎng)陰益氣防燥,尤其在飲食上注意少辛增酸,注意多補水以潤肺生津預防秋燥。
入秋后,自古有“貼秋膘、食秋桃、秋社、秋忙會”等許多民俗。
在這個節(jié)氣里,藍天和白云,被秋蟲兒呢喃著將生命的律動送進我的血脈里,隨一片片碧綠起起伏伏。我的眼睛,望不到天地間一片碧綠的那一端,依然是碧綠一片。
立秋作文 篇3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jīng)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jié)要根據(jù)“候平均溫度”,即當?shù)剡B續(xù)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jié)。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qū)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jié)氣內(nèi)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jié)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y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qū)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作文 篇4
大人們常常在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我一直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今天外婆又說是立秋了,我問她是什么意思,原來到了立秋就是秋天馬上就要來了,夏天很快會過去,每個季節(jié)都是一樣的道理。外婆不知道從哪里聽來的風俗習慣,說立秋這天要吃面條和桃子,于是她就親自給我們做手工面條吃,雖然外婆做出來的面條樣子沒有買的那么美觀,粗粗的,但是她燒菜的技術是一流的,所以等她把面條燒好時我吃了兩小碗,下午還按外婆的要求我吃了一個大大的桃子。
立秋作文 篇5
秋,像蒙娜麗莎
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悄然而至
用它固有的方式
把涼爽帶進了人間
把喜悅帶進了天堂
把富饒帶給了江山
把碩果帶給了勤勞
秋至
似乎夏風不再愈烈
秋時
好像太陽不再狂傲
秋的跡象
連草叢的蛙
湖里的魚
壁上的花
枝頭的鳥
都感應到了
立秋之日
一切都顯現(xiàn)得
不急不躁
不火不燎
自然、溫馨、怡人
寧靜,祥和、熱鬧
盡在秋季演繹著
秋的季節(jié),預示著
秋的豐收喜慶
秋的日子,體現(xiàn)著
秋的浪漫溫情
初秋、中秋、深秋
秋秋金穗燦爛
秋秋花紅月貌
景致,一秋比一秋美麗
浪漫,一秋比一秋風騷
帶著感慨
我們欣喜致意
帶著微笑
我們蒞臨夏門
立秋作文 篇6
今天,我心不在焉地翻看日歷,看到日歷上寫著:8月7日立秋,忙對姥姥說:“今天是立秋。”姥姥嘆了一口氣說:“時間過得真快呀!”媽媽可能想緩解姥姥的壞心情,她說:“按中國的傳統(tǒng),今天應該吃餃子?!甭犃藡寢尩脑?。姥姥同意了,于是她們就去包餃子。
姥姥拿出一盆面和一杯溫水,她先往盆里倒一點水然后揉一揉面,過了一會兒面就和好了。媽媽正在切餡,我看見媽媽把餡切得細細的,就問媽媽:“你為什么把餡切得這么細?”媽媽說:“如果餡不是細細的,餃子就不容易熟?!眿寢尠佯W切好后,姥姥把和好的面揉成條形,再把條形的面揪成小塊。這時老姨和老姨夫來了。他們看到我們在包餃子,急忙過來幫忙。老姨先往桌子上灑了一些干面粉,也往手上涂了一些。看到這些,我對老姨說:“你這么做是為了不讓濕面粘在手上或桌子上吧?”老姨說:“是呀,你真聰明。”接著,老姨夫把小塊的面壓扁了。媽媽再把扁面搟成圓形的面片。姥姥把餡包入面片中,然后把面片封上口。這樣一個餃子就做好了。包餃子可真不容易呀!
這個立秋過得真有意義,它讓我知道了怎樣包餃子。
立秋作文 篇7
黝黑的天空里,明星如棋子似的散步在那里。比較狂猛的大風,在高處嗚嗚地響。馬路上行人不多,但也不斷。汽車過處,或天風落下來,阿斯法兒托的路上,時時轉(zhuǎn)起一陣黃沙。是穿著單衣覺得不熱的時候。馬路兩旁永夜不熄的電燈,比前半夜減了光輝,各家店門已經(jīng)關上了。
兩人盡默默地在馬路上走。后面的一個穿著一套半舊的夏布洋服,前面的穿著不流行的白紡綢長衫。他們兩個原是朋友,穿著洋服的是在訪一個同鄉(xiāng)的歸途,穿長衫的是從一個將赴美國的同志那里回來,二人系在馬路上偶然遇著的,二人都是失業(yè)者。
你上哪里去?
走了一段,穿洋服的問穿長衫的說。
穿長衫的沒有回話,默默地走了一段,頭也不朝轉(zhuǎn)來,反問穿洋服的說:
你上啊里去?
穿洋服的也不回答,默默地盡沿了電車線路在那里走。二人正走到一處電車停留處,后面一乘回車庫去的末次電車來了。穿長衫的立下來停了一停,等后面的穿洋服的。穿洋服的慢慢的走到穿長衫的身邊的時候,停下的電車又開出去了。
你為什么不坐了這電車回去?
穿長衫的問穿洋服的說。穿洋服的不答,卻腳也不停慢慢地向前走了,穿長衫的就在后面跟著。
二人走到一處三岔路口了。穿洋服的立下來停了一停。穿長衫的走近了穿洋服的身邊,腳也不停下來,仍復慢慢地前進。穿洋服的一邊跟著,一邊問說:
你為什么不進這岔路回去?
二人默默地前去,他們的影子漸漸兒離三岔路口遠了下去,小了下去。過了一忽,他們的影子就完全被夜氣吞沒了。三岔路口,落了天風,轉(zhuǎn)起了一陣黃沙。比較狂猛的風,嗚嗚地在高處響著。一乘汽車來了,三岔路口又轉(zhuǎn)起了一陣黃沙,這是立秋的晚上。
八月八日夜(注:阿斯法兒托為當時上海租界某條街道的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