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發(fā)明家的發(fā)明故事
1877年秋天的一個早晨,愛迪生從美國一個叫梅羅國的地方,來到紐約一家雜志修改部辦公室。他留意翼翼地捧著一個奇形怪狀的小東西。這小東西上方有一根長長的金屬杠,一端有一個大點的輪子,另一端有個小把手。愛迪生把搖手搖轉,然后把一小張錫紙裹上圓筒,再裝上一根小針,對著圓筒唱了一句嬰兒催眠歌。動作完畢,機器又重新轉動起來,它竟一字不漏地把催眠歌重新唱了出來。形容當時在場的人的第一個感想,僅僅說驚異是不夠的了。人們大樂不支,所有修改部的人都互相大聲傳告,說愛迪生帶來了一架會說話的怪物。在短時刻內,市內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象潮水般地涌來,都爭著要看一看這個在世界上最新奇的機器,一時把報館擠得水泄不通
這一發(fā)明一經(jīng)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shù)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堅信這個發(fā)明,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個什么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圣經(jīng)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地從機器中重復發(fā)出來時,他們才堅信這東西沒有半點虛假。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留聲機問世時的情景。人們在贊嘆之余,都稱發(fā)明者愛迪生是個"妖魔"。其實,"妖魔"這個雅號遠不是從留聲機這一件發(fā)明才有的,而是伴隨他的整個生命的。正因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實在太多了。電燈、電話、電影、電報機、發(fā)電機、蓄電池、打字機、磁鐵礦分離機、壓力表等等,都是他的發(fā)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從他發(fā)明第一臺自動數(shù)票機的1869年至1910年,他一共領得1328種發(fā)明專利權,約計在此時期,每11天他就有一個發(fā)明。正正因這樣,他被人們稱為"妖魔"是理所當然的了。
但是,這個"妖魔"人物的真正魔力究竟出自哪里呢?他自我這樣說:"一分靈感,九十九分血汗"。"頑強的毅力、驚人的勤奮,正是他真正的“魔力”所在。"
湯姆斯?愛迪生,生于1847年美國的渥海渥州。他只念過三個月的小學。學校老師說他"愚呆",親友們也都這樣稱呼他。而他的母親并不堅信這一點,親自做他的教師,引導他去讀一些書。不到12歲,他就讀完了不少難讀的書,他的父親還引導他攻讀過牛頓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響,使他從小就養(yǎng)成了勤奮的精神和驚人的毅力。
愛迪生很鐘愛科學。他很小就在自我家的地窖里,儲存了幾百個各種試驗用的瓶子,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他把平時省吃儉用的錢,全部花在購買化學用品和化學儀器上。但光靠這個錢是不能滿足試驗需要的、于是,他就到火車上當賣報童。他每一天清晨登車,晚上9時后回家,搞完試驗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之后,他發(fā)現(xiàn)火車上行李車廂中有一間吸煙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里的試驗品搬到這上來,堅持做化學試驗。在那里,他還學習并領悟使用陳設在這兒的一臺印字機,并能用電報號碼記錄當?shù)匦侣?,辦了一份報紙。這份報紙大受歡迎,銷路可觀,此時他才12歲。有一天,火車搖晃,行李滑下來,把他試驗用的一支磷桿摔到地下,車廂立即著火?;鸨悔s到現(xiàn)場的人撲滅了,但是車長卻打聾了他的耳朵,造成終身殘廢。車長還把他的"四輪實驗室"和"旅行印刷房"里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踢到車下。
困難和挫折沒有影響愛迪生搞科學實驗的決心,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試驗室。遭電打、燒毀衣服,在試驗中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的臉部被硝酸燒得不成模樣了。既使這樣他也從不灰心。愛迪生最早所作的發(fā)奮,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但是,和其他偉大的發(fā)明家一樣,愛迪生所走過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當過夜班電報生。在書攤和圖書館消磨很多精力。但由于幾次失業(yè),最后不得不到紐約投奔兄弟姐妹。
愛迪生不辭千辛萬苦來到了紐約。這個時候,他口袋里連一個小錢也沒有。他餓急了,只好向人討了點茶水喝,這是他到紐約后的第一頓飯。在那里,他好久才找到兄弟姐妹,但他的兄弟姐妹也處在失業(yè)之中。饑因交加的愛迪生,容儀拙陋,衣著襤褸,被人看不起。之后,他被允許夜宿在一家電池室里。剛好室內設置一臺發(fā)布市價的通信機器,在他到來的第三天早上,這部機器出了故障,由于他留心鉆研,很快幫忙人家修好了這臺機器,而被留下來,這才找到了工作。從這以后,他奮發(fā)發(fā)奮,與人合作改革,市價通信機而嶄露頭角。不久,他開設了一個生產(chǎn)這種通信機的小工廠,逐步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
著名發(fā)明家的發(fā)明故事【篇2】
蔡倫在朝里做郎中,官大權大勢也大,同僚們都有幾分怕他,連皇上娘娘也不敢輕視他。為啥哩?因為他正直、公道,敢于硬碰硬,不怕得罪人。要說對待百姓,他可是一個大好人,從不依官仗勢欺侮人,還經(jīng)常微服私訪,救貧濟困做善事哩。
那時,紙還沒有發(fā)明,公文案件都寫在竹簡上,他每天辦公要翻閱幾百斤重的竹,簡直累得不行。由自己的苦累,他想到了很多人的苦累,由很多人的苦累,他想到了國家的利益,于是,他給自己提出了一項任務,要造出一種輕便、便宜、易于保存的寫字材料。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比上天還難哩。根本沒影影的事,從哪兒下手呢?他苦思苦想,仍沒一點兒思路。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剝樺樹皮,里邊那一層一層的薄樹皮,光滑輕便,拾了幾片,反復觀看,越看越覺得是寫字的好材料。于是他把樺樹皮帶回家中,研墨提筆,寫了幾行大字。過了幾天,樺樹皮干了,表層皺巴巴的,就像七八十歲老人額頭上的紋路,有的字也跟著變了形樣,他生氣地把樺樹皮扔到柴堆里去了。
但是,他沒有失望,仍在繼續(xù)尋找寫字的材料。他為這事兒到底費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誰也弄不清,只有他的好朋友張紙發(fā)現(xiàn)了一些異樣情況,他的衣帶漸漸寬了,他的語言更加少了,他很少諞閑,總是在凝神考慮什么。張紙問他,他笑一笑沒說什么。
這一年春天,張紙回家給父親過七十大壽,蔡倫也去了。張紙家住白水淮溝河,交通不便,山路難行。蔡倫為朋友肝膽相照,不辭勞苦,深受張家父子歡迎。祝壽已畢,蔡倫從下榻處出來,獨自一人到村外去游玩,游到一個水池旁邊,看見一群小娃從池里掏出稠稠的漿質,攤放在破席片上去曬,曬干了就揭下來玩。他問小娃們玩的是啥東西,說是棉花皮 [3] 。這名子真怪,蔡倫聽也沒聽過。于是他從小娃手里要來棉花皮,左看右看,反看正看,看個沒完,口里還獨自念叨著什么??戳撕镁?,他又向小娃要了幾片,這才急匆匆向回走,回到下榻處,急忙研墨潤筆,唰唰唰在棉花皮上寫起大字,寫著寫著,他忽然大笑起來:“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護衛(wèi)的人吃了一驚,以為蔡大人犯了什么邪癥,急忙圍過來問長問短,問的結果,才知蔡大人為找到寫字的好材料而高興呢。眾位剛放寬心,只見蔡大人向外跑去,到了小娃玩的池子畔,蔡倫穩(wěn)住腳步,仔細察看了池子里的漿質,看了很久,仍不得要領,他便向村民打問。村民說這池子是一個死水潭,原先是飲牛的池子,后來,有人把彈花后剩下的爛棉花扔進池子,人們嫌臟,不再去飲牛,結果,大家都把爛鞋、臭襪子、繩頭、爛皮片往里扔,扔的時間長了,水變成了漿糊狀。小孩掏著曬干玩,大人也不知那叫什么。蔡倫聽罷,心中暗暗打定注意,他叫護衛(wèi)把池子里的漿質都弄來,曬成最薄的片片,然后他把這些片片裁成方形,摞成一摞,帶回府中去了。
第二天,他奏明皇上,最好的寫字材料找到了,并把帶回的片片送給皇上試驗?;噬显囘^后,把他夸獎了一番,并鼓勵他試制。
他照村民的說法,把棉織物撂進自己挖好的池子,然后用水浸泡。這些棉織物不知咋搞的,好幾個月也變不成漿質,他急得用棍子攪,用椽子搗,攪了幾個月、搗了幾個月,終于使棉織物變成了漿糊狀。他像前邊那樣晾曬,終于又得到好幾沓薄棉花皮片子。為了紀念在張紙家鄉(xiāng)的這一發(fā)現(xiàn),蔡倫把這些棉花皮片片起名為紙,并把每一片叫做一張。從此,世上才有了紙這一名稱。
但是,初次試制出來的紙,粗糙得很,又不十分柔軟光滑,這又成了蔡倫心中的疙瘩,于是他向皇上上了表章要求辭職,去專心試驗造紙。皇上不準。蔡倫再上表章,陳說自己當官只能利于一代君王臣民,造紙可利百代子孫,堅決請求皇上答應他的請求?;噬仙岵坏眠@樣忠心耿耿的好官,還是不準。蔡倫又上第三道表章,言說造紙成功后,他還要返回朝廷,繼續(xù)為君王效命?;噬峡床虃愐庵緢詻Q,含淚批準了他的請求。
蔡倫辭職后,即刻來到白水淮溝河,他請了幾個幫手,晝夜忙著造紙,造出的紙果然越來越好了。蔡倫名字也越來越響亮了。買紙的人絡繹不絕,盡管蔡倫一幫人日夜苦干,也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他看到這種情景,就把幫手打發(fā)出來,讓各自都去設造紙廠培養(yǎng)學徒,讓更多的人掌握這一技術。
后來,皇上要蔡倫回朝復職,蔡倫又上表章推辭?;噬蠜]辦法,只好讓他常住民間造紙。后來蔡倫享盡了天年,就死在淮溝河里。村人給他舉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禮,還給他修了廟宇,立了碑子。這碑子后來不知咋搬到馬家寨的大路邊,至解放后還在那兒。至今還不知道被誰搬走了。至于他造紙的池子,如今仍在淮溝河。
有人還說,蔡倫是被玉皇大帝召到天宮去了,在天宮里,他開了一個很大的造紙廠,聲名大得不得了。玉皇大帝怕他的名聲壓倒了自己,幾百年后,就把他降到西方凡間,讓他在那兒去造紙。因此,西方的造紙術比中國晚了幾百年。
考括墳籍,博采群議。以上5篇發(fā)明家的小故事就是山草香小編為您分享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的范文模板,感謝您的查閱。
著名發(fā)明家的發(fā)明故事【篇3】
富爾頓(1765~1815),__著名工程師.1807年,他利用英國機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蒸汽機輪船“克萊蒙脫號”,是世界上輪船的首創(chuàng)者.他為世界人類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富爾頓出生于__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從小讀書很少,父母沒有錢供他去學堂學習,他之后取得的成就,全憑個人的奮斗.小富爾頓從小就愛幻想,譬如,當他幫忙大人干完農(nóng)活之后,常常一個人坐在農(nóng)家閣樓上,在帶有木格條的小窗戶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藍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幾個鐘頭.
有一天,天氣晴朗,河水清澈.小富爾頓和鄰居大叔一齊駕著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們開始悠閑地撐著篙,逆流而上.小富爾頓到離開自己村莊的外地去,情緒格外高興,情不自禁地唱著__鄉(xiāng)村的民謠.河水的“嘩嘩”聲和小富爾頓的悠揚、婉轉的歌聲交織在一齊,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陽愈升愈高了,陽光灑在水波中,像碎銀灑在綠色的緞帶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轉,富爾頓和鄰居大叔拼命地撐篙,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服,但船僅能艱難地移動.小富爾頓心里想:撐篙太費力了,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么好啊!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飛翔,他好像看見在河中出現(xiàn)了一只自動行駛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現(xiàn)實中來,對鄰居大叔說:“大叔,撐篙又費勁,又緩慢,如果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么好啊!”
鄰居大叔正用力撐著篙,聽了小富爾頓的話,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臉上的汗水,笑著說:“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那這樣東西是什么呢”
“是啊,這東西是什么呢”小富爾頓的臉剎那間紅了起來,他用勁地撐了一下篙,低下了頭,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后,“怎樣使船自動行走”就成了小富爾頓苦思冥想的中心問題.致使他長大以后,努力奮斗,最后成為制造人類第一只蒸汽機輪船——“克萊蒙脫號”的著名科學家.
著名發(fā)明家的發(fā)明故事【篇4】
哈羅德·艾格頓(HaroldEdgerton),1903年生于___布拉斯加州的弗里蒙鎮(zhèn),父親是個小鎮(zhèn)律師和報人。哈羅德從小就愛動腦筋,10歲時,他就用一個鐵皮桶制成的一盞探照燈,轟動了整座學校。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半工半讀地在內布拉斯加大學讀到畢業(yè),當過電器匠、架設電線員、運煤工人和電影放映師。大學畢業(yè)后,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繼續(xù)深造。
在攻讀碩士學位時,他發(fā)明了一種光線強烈的測量馬達旋速定時燈,而這種頻閃閃光燈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此后的時刻里,哈羅德·艾格頓與“燈光”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齊。二戰(zhàn)期間,哈羅德被派往英國去開發(fā)一種超強燈光,供盟軍飛機夜間在納粹占領下的歐洲上空進行偵察飛行時使用,而他在兩個星期內就完成了任務,為盟軍及時了解敵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此外,他還發(fā)明了一種使電流透過一個裝有氙氣的電子管,制造出耀眼的快速閃光的頻閃閃光燈,被他自己稱之為“萬能上帝的罐裝閃電”。還有那些裝在攝影機和復印機中、機場跑道兩旁、摩天大樓上以及汽車引擎點火定時器內的頻閃閃光燈,也都是他的杰作。
然而,哈羅德·艾格頓最讓人們熟知的,卻是他作為攝影師拍出的“跨世紀照片”。
他使用百分之一秒的閃光,拍攝到__射穿撲克牌的瞬間,一點牛奶落到桌面上時產(chǎn)生的優(yōu)美皇冠狀圖樣,一只蜂鳥仿佛在空中靜止了的那一剎那,憑借著他所開創(chuàng)的“跨世紀照片”,我們此刻已經(jīng)知道貓?zhí)蚺D虝r是舌的兩面都使用的,蝙蝠是尾膜捕捉獵物的,槍的后座力是不影響瞄準的——正因后座力是在__射出之后才產(chǎn)生影響。
多年來,艾格頓那些令人看得眼花繚亂的照片已成為科學及現(xiàn)代藝術的經(jīng)典作。__大都會現(xiàn)代藝術館差不多像對待畢加索的繪畫那樣對待它們,經(jīng)常把它們掛出來展覽。
“別把我當作藝術家看待,我是發(fā)明家和工程師,我追求的是事實?!痹掚m如此說,他還是扔掉了好幾十張牛奶滴落的照片,才最后拍到了那張有個牛奶皇冠的迷人照片。
哈羅德·艾格頓還是一位肯把自己的發(fā)明成果與人分享的人。在他看來,分享知識就是共同發(fā)奮去發(fā)現(xiàn)新知識,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自我則能夠完全拋開。他的一個學生回憶說,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向老師提出了一個有關自動頻閃閃光的新構想。哈羅德微笑著說:“這個構想不錯,讓我們共同來開發(fā)吧!”而之后那位學生發(fā)現(xiàn),哈羅德在多年前便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構想。
事實上,在哈羅德的成就中,有大部分是從他和他的學生間隨便交談中得到的。例如有一次,在對蝙蝠進行試驗時,哈羅德想不出怎樣才能把活的食物以相當于蝙蝠疾飛獵食時的速度投擲給蝙蝠,但是之后他的一個學生想出了一個用發(fā)射炮彈的方式來發(fā)射蠕蟲,這對之后改善地對空導彈的性能起到了必須的作用。而許多學生日后也成為他在科學事業(yè)上的伙伴。他在他的實驗室外設了個展覽廳,把他的新發(fā)明都放在里面任人參觀。他說:“申請專利是合情合理的,但不就應搞技術保密?!彼€說:“如果你能搜羅到聰明人幫忙,工作便會容易得多?!?/p>
同時,哈羅德·艾格頓也能稱得上是學生們的“心理醫(yī)生”。一次,他從實驗室回家時,看到一個____坐在長椅上低泣。他在她旁邊坐了一會兒,然后帶她回去一齊吃晚飯。到家后,他叫他的妻子艾斯特帶她去看他的書房,那名學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墻的一面都是學生的簽名。艾斯特對她說:“這些人都是博士的學生,并且都曾一度失敗過,但大多數(shù)此刻已___了,如果你也屬于這種狀況,請簽上你的名字吧!”那名___默默地簽__她的名字。
哈羅德·艾格頓是__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教授,教的是電子儀器學,實驗室是他經(jīng)常呆的地方。他也很喜愛他的學生在午茶時刻到他家中小敘,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小型科學論壇。實際上,整個世界都能夠稱得上是哈羅德的實驗室。上世紀50年代,他曾和法國著名海洋探險家古斯托乘坐“卡力索呆”潛艇一齊到海洋深處探險,他還曾在撒哈拉沙漠追蹤本世紀歷時最久的日蝕;他又用聲納來探測威尼斯圣馬可水道,尋找相傳已久的大名鼎鼎的勒克索柱是否在水道底下;他也曾把在恩尼威托克島進行的核彈爆炸攝入鏡頭,又在加勒比海探查西班汽船所載的黃金。他還一再去搜尋蘇格蘭尼斯湖水怪,正因他深信其中確有奧秘之處。他精力旺盛,常常坐在樓梯扶手上從3層樓一向滑落到底下?!耙悄阍谠缟?點鐘還不醒來做點事,那你就是浪費時刻?!边@是他很愛說的一句話。
1968年,哈羅德年滿65歲,已經(jīng)到了校方__退休的年齡。但是他卻半開玩笑地說:“要我退休,恐怕我的腦子不會答應。”事實上,他只是從講臺上退了下來,更加專心致志地搞他的科研,他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在他取名為“閃擊奇妙的光”的實驗室中跑來跑去,口中吹著貝多芬和莫扎特樂曲。就這樣,他繼續(xù)在科學領域探索了近20年。
在他83歲那年,中風和一次心臟病猝發(fā)使他的腦子和動作都遲鈍了下來。每一天傍晚他從實驗室走向他的住所時,他要在校園的長椅上坐上幾次,學生向他打招呼時,他只是微笑著點頭回答,看來此時說話已經(jīng)變成他的一種負擔了。
1988年12月,他發(fā)表他的一年一度的“燈光學”演講時,忽然腦子變成一片空白,講話結結巴巴,之后好一會一句話也講不出來。隨后他咧嘴笑道:“嗯,我本來是知道的,事實上,我還寫過好幾本書,但是,我此刻已經(jīng)老得有些忘記了,因此你們去看書好了?!?/p>
1990年1月4日,哈羅德·艾格頓_靜地去世了,終年87歲。追悼會上,當時的__總統(tǒng)喬治·布什致悼詞說:“他非但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也是一位劃時代的攝影大師,更可貴的是他樂善好施,肯幫忙別人,尤其是失敗者,在他身上真正體現(xiàn)出了基督愛人知己的精神。”
著名發(fā)明家的發(fā)明故事【篇5】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現(xiàn)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臺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fā)明家瓦特。曾有人說:"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還是講講關于瓦特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啟示
隨著智育的發(fā)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了好奇和鉆研之心。這為他以后發(fā)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xiāng)--格林諾克的小鎮(zhèn)于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他在廚房里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么緣故,就問祖母說?什么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么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么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連續(xù)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wěn),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fā)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么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jīng)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于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么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xiàn)象,不正是瓦特發(fā)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fā)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fā)動機。后來又經(jīng)過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lián)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fā)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機的發(fā)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yè)發(fā)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__,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從此,船只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__。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__了,經(jīng)濟發(fā)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fā)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fā)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__,他走過的道路是多么坎坷不_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著名發(fā)明家的發(fā)明故事【篇6】
在中國歷史上,蔡倫絕對是一個響亮的名字,正因他是和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美國權威著作《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一百名人排行榜》中,將蔡倫列為第七位,僅次于中國的孔子,遠在秦始皇之前。蔡倫又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仔細審視那張他唯一的畫像,你會發(fā)現(xiàn)此公面白無須。他是一個宦官。那么,蔡倫的宦海經(jīng)歷如何呢?
蔡倫為什么會當宦官?正因家窮?非也。蔡倫雖出生于農(nóng)民家庭,但史書上也沒說他家多窮。他之因此會當太監(jiān),是正因他長得太過標致,人也太聰明了。據(jù)說雅好文藝的漢章帝除了愛美女之外,還喜愛才貌雙全的孌童,便舉全國之力從天下征召這樣的子弟入宮為自己服務。于是,蔡倫就成了宦官。這一年,他不滿15歲。
入宮不到一年,蔡倫便當上了小黃門,很快,又當上了黃門侍郎,主管公文的傳達工作。這個官不是很大,但卻能夠讓他直接和貴妃命婦以及王公大臣接觸。正是在這個時候,蔡倫得到了竇皇后的賞識。
那竇皇后可不是一般的女生,她出身于名門望族扶風竇氏,祖父竇融是東漢開國元勛,“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竇皇后不但姿容秀麗,而且頗有心計,很得漢章帝的寵幸。
美中不足的是,她雖然貴為皇后,卻未能生出兒子來。當時的太子是宋貴人所生的劉慶。一旦太子接班,那么竇皇后的位置恐怕不保。為了搞掉太子,竇皇后指使蔡倫誣陷宋貴人行巫蠱之術。所謂巫蠱,多半是莫須有的東西,但是這東西在兩漢卻是致命的,誰沾著誰完蛋。蔡倫是個聰明人,這對他來說根本不是什么難事。
于是,宋貴人被打入大牢。嚴刑逼供下,這個可憐的女生承認了罪行,很自覺地服毒而死了。
搞死了宋貴人,竇皇后將太子劉慶廢為清河王,搶來梁貴人所生的劉肇為己子,并讓他當了太子。
公元88年,漢章帝英年早逝,10歲的劉肇上臺,這就是漢和帝。竇皇后成了竇太后。由于朝中有一個飛揚跋扈的哥哥竇憲,竇太后可謂是一手遮天,而蔡倫也迎來了他人生的春天,被提拔為中常侍,伴隨皇帝左右,俸祿兩千石,這但是相當于郡太守省長級別的高官。此時蔡倫才但是是一個未滿30歲的小伙子。
十年之后,竇太后撒手人寰。就應說失去靠山的蔡倫從此要倒霉了,更何況漢和帝也不怎樣喜愛他,都準備收拾他了。但是,蔡倫畢竟是蔡倫,在深宮之中摸爬滾打這么多年,他早已博得了另一個女生的賞識。
這個女生叫鄧綏。她是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鄧禹的孫女,和竇皇后一樣,她也是才貌雙全且工于心計。她剛入宮時只是一個貴人,但是憑著自己的運作,很快取皇后而代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宮中資深宦官的蔡倫出了不少力。因此,鄧皇后上位后,很厚愛蔡倫。在鄧皇后的保護下,蔡倫穩(wěn)坐釣魚臺。
精明的漢和帝在端掉竇氏集團后,精疲力竭,沒有活到30歲就死掉了。鄧皇后也就成了鄧太后,在朝堂上掛起一道簾子把持朝政。而蔡倫也竭力巴結這個新主子。為了普及知識,鄧太后組織了一批博學鴻儒重新校訂經(jīng)書,然后抄寫成副本,頒布到各地。這就需要超多的紙張??僧敃r的造紙水平太低,所造的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shù)量少,成本高,不普及,難以滿足需求。為了得到主子的歡心,蔡倫主動請纓,兼職尚書令,全面主持這項工作。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前人的基礎上,糅合樹皮、魚網(wǎng)和竹子等物,發(fā)明了植物纖維紙。
這就是偉大的造紙術。
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善是具有世界好處的。公元8世紀阿拉伯商人將它帶到中亞,而后在整個阿拉伯世界流傳。直到公元12世紀,造紙術才被歐洲人發(fā)現(xiàn),從而結束了歐洲羊皮紙的時代。能夠說,沒有蔡倫改善造紙術,人類禮貌的腳步將要放慢許多??尚Φ氖牵@項偉大發(fā)明的動機竟然如此齷齪——一個宦官為了向自己的主子獻媚。
正因改善了造紙術,圓滿完成了鄧太后交代的工作,蔡倫大博鄧太后的歡心,從而登上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巔峰。他不但以一個宦官的身份被封為龍亭侯,擁有了自己的食邑,而且還當上了長樂太仆,成為鄧太后的首席侍衛(wèi)官。
此時此刻的蔡倫,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一點都但是分。
一個政治人物的生命總是隨著政治風云的變換而起伏不定。蔡倫作為一個宦官,他唯一的依靠就是鄧太后這個女生。可惜,公元121年,年僅40歲的鄧太后香消玉殞,蔡倫的末日到了。
漢和帝死得過于年輕,以至于鄧太后沒有來得及為他生下兒子。為了把持朝政,鄧太后就立了漢和帝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兒為皇帝??上В坏揭荒?,這個嬰兒也夭折了。鄧太后就從宗室中挑選了一個男孩繼承大統(tǒng),這就是漢安帝。那漢安帝的老爹正是當初被廢的太子劉慶。而劉慶之因此被廢,他的母親之因此被逼自盡,全是拜蔡倫所賜。
一句話,蔡倫是漢安帝不共戴天的仇人,是他務必清除的對象。
此時的蔡倫剛過花甲之年,卻已經(jīng)在大漢朝的深宮之中撲騰滾打了46年。積46年之經(jīng)驗,蔡倫知道這一劫是無論如何也躲但是去了。與其受辱而死,不如自我了斷。于是,蔡倫穿上華麗的衣服,端起一杯毒酒,一飲而盡。
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發(fā)明家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著名發(fā)明家的發(fā)明故事【篇7】
在火車出現(xiàn)之前,人們在陸地上的運輸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動物進行的。但是不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有同樣的缺點:速度緩慢,易受天氣變化影響,需要中途休息和補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和其他動物進行運輸和旅行呢?被譽為“火車之父”的英國蒸汽機車發(fā)明家史蒂芬孫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xiàn)實。
童年時代的夢想
勤奮造就偉大的發(fā)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孫出生于英國一個貧苦的礦工家庭。他的父親是煤礦里一個看管蒸汽機的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史蒂芬孫上不起學,8歲那年,他就去給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孫還有一項工作就是給在煤礦工作的父親送飯。每次來到父親工作的鍋爐房,他都會被那些不停轉動著的機器迷住,他總是出神地看著鍋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忘情地聽著機器隆隆轉動的聲音。他很想弄明白:它們?yōu)槭裁茨軌蜃詣愚D起來,而且力量會這么大?他想,自己長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親那樣當一個司爐工,操縱巨大的蒸汽機干活,那該多好!
放牛的時候,他就常用泥巴來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機,鍋爐、汽缸、飛輪等各種各樣的部件都有。
14歲那年,史蒂芬孫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負責給蒸汽機添煤、加油和擦拭機器零件??粗鴻C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飛快地轉動,他高興極了。但是時刻久了,他覺得只是看著機器轉動但是癮。他開始在心里琢磨起來:這機器是怎樣轉動起來的?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
有一天,別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孫一個人偷偷地把蒸汽機拆開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細觀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裝配難,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強把蒸汽機重新安裝好?;丶业穆飞?,他老是提心吊膽,擔心蒸汽機第二天轉動不了。誰知道第二天一發(fā)動,那臺蒸汽機比平時轉得還要好。這次成功拆裝之后,他的膽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經(jīng)常這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把那臺蒸汽機的各個零件都摸了個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史蒂芬孫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臺機器。他模仿著拆裝過的那臺蒸汽機,試著畫了一張草圖送給煤礦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后,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啊,有志氣的孩子,期望你多讀書,多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發(fā)明一臺比蒸汽機更好的機器!”但是,史蒂芬孫從小沒有進過學校門,怎樣讀得懂高深的理論書籍呢?
17歲的小學生
沒有文化知識,就很難搞出發(fā)明創(chuàng)造。于是,17歲的史蒂芬孫第一次走進了學校,他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史蒂芬孫每一天晚上都和七八歲的兒童坐在一起上課。他像羊群里的駱駝,雞群里的仙鶴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個!”
“嘿嘿,笨蛋!”
教室外面常常會傳來這樣的譏笑聲。小學里的許多學生都譏笑這位“大學生”并沒有在念大學,卻是在念小學。然而,史蒂芬孫不怕羞,不怕譏笑,他毫不介意,只顧埋頭苦讀。史蒂芬孫白天要到礦上上班,為了多掙些錢養(yǎng)家糊口,休息時刻他還要替人家修理鐘表、擦皮鞋,每一天累得筋疲力盡。但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孫總是第一個進教室,專心聽講,埋頭學習。放學以后,別人都睡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復習功課、做作業(yè)。由于他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
1803年,史蒂芬孫被提升為煤礦的機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礦上的一臺運煤車突然出了故障,許多機械師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孫看了一會兒,就對總工程師說:“讓我試試吧?!蹦切C械師都不堅信他,認為一個“毛頭小子”怎能把機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孫很快就把運煤車修好了。煤礦經(jīng)理知道這件事后,立刻把史蒂芬孫提升為機械師。
發(fā)明火車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一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里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十分辛苦,就萌發(fā)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制造一輛既能夠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于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臺名叫“半統(tǒng)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貌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折骨之痛!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并且十分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應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并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fā)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堅信自己發(fā)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忙,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jīng)驗,決心繼續(xù)研究和改善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么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里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于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后,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并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后,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從此,火車得到了人們普遍的稱贊和重視,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使陸上交通運輸?shù)陌l(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史蒂芬孫那不畏艱辛,百折不回,勤奮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稱贊,也永遠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