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科學發(fā)明家故事
隨著智育的發(fā)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鉆研之心。這為他以后發(fā)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xiāng)--格林諾克的小鎮(zhèn)于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里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么緣故,就問祖母說什么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么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么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明白。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連續(xù)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wěn),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fā)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最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么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jīng)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于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用心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么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xiàn)象,不正是瓦特發(fā)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最偉大的科學發(fā)明家故事(篇2)
貝爾,就是發(fā)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制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并萌發(fā)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于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fā)生的事故啟發(fā)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fā)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fā)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后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fā)生同樣的振動,發(fā)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制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里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jīng)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fā)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xiāng)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這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xiàn)實。
最偉大的科學發(fā)明家故事(篇3)
現(xiàn)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但很少有人知道,發(fā)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
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fā)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欲 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制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制作用的車把,制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17年,德萊斯第一次騎自行車旅游,一路上受盡人閃的譏笑,……他決心用事實來回答這種譏笑。一次比賽,他騎車4小時通過的距離,馬拉車卻用了15個小時。盡管如此,仍然沒有一家廠商愿意生產、出售這種自行車。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fā)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幾十年中,涌現(xiàn)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隨著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xiàn),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德萊斯還發(fā)明了絞肉機、打字機等,都能減輕勞動強度。現(xiàn)在鐵路工人在鐵軌上利用人力推進的小車,也是德萊斯發(fā)明的,所以稱它為“德萊斯”。
最偉大的科學發(fā)明家故事(篇4)
愛迪生從小就熱衷科學,不管什么事都喜歡問到底,什么事都想自己試一試,自己做一做,無論什么結果。
有一天,他好奇的問媽媽,為什么母雞要在那個草上呆那么長的時間?它在干什么?看到他的疑惑,媽媽回答說:母雞這是在孵雞蛋,很快雞蛋會被打破,小雞會從里面出來。
聽了媽媽的話,愛迪生感到很開心,但是隨即他又想,母雞臥雞蛋上生出雞蛋來,那雞蛋又是怎樣變成小雞的呢?不知道人在上面可不可以生出小雞來?他決定試一試。愛迪生從家里拿來幾個雞蛋,在鄰居家找了個僻靜的地方,他先搭好一個窩,在下邊鋪上柔軟的茅草,再把雞蛋擺好,然后就蹲坐在上邊,他要親眼看一看雞蛋是怎樣孵成小雞的。 天快黑下來了,還不見愛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著急,于是到處去找他。找來找去,才在鄰居的后院找到了愛迪生。只見他坐在一個草窩上一動也不動,身上、頭上沾有不少草葉。家里人見了,又生氣又好笑,問他:
”你在這兒干什么呢?“
”我在這兒孵蛋啊!小雞快要孵出來了?!?/p>
”孵什么蛋,快點出來!“爸爸大聲喝道。
”母雞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樣孵出小雞來。“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媽媽卻沒有責怪和取笑他,因為她知道這孩子的性格,微笑著說:”人的體溫沒有雞的體溫高,你這樣孵是孵不出來的?!皭鄣仙m然沒有孵出雞來,但是通過這次孵蛋活動增長了知識。 還有一次,愛迪生看到鳥兒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心想,鳥能飛,人為什么不能飛?能不能給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氣球沒翅膀也能飛上天,那么在人的身體里充上氣行不行?于是全找來一種能產生氣體的藥粉,讓一個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氣球一樣飛起來??墒沁^了一會兒,小伙伴肚子疼了起來,大聲哭喊,差點兒送了命。為了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頓,還說不準他以后搞什么實驗了??墒菒鄣仙€是不服氣,說:”我不做實驗,怎么會知道人能不能飛起來呢?
最偉大的科學發(fā)明家故事(篇5)
蔡倫在朝里做郎中,官大權大勢也大,同僚們都有幾分怕他,連皇上娘娘也不敢輕視他。為啥哩?因為他正直、公道,敢于硬碰硬,不怕得罪人。要說對待百姓,他可是一個大好人,從不依官仗勢欺侮人,還經(jīng)常微服私訪,救貧濟困做善事哩。
那時,紙還沒有發(fā)明,公文案件都寫在竹簡上,他每天辦公要翻閱幾百斤重的竹,簡直累得不行。由自己的苦累,他想到了很多人的苦累,由很多人的苦累,他想到了國家的利益,于是,他給自己提出了一項任務,要造出一種輕便、便宜、易于保存的寫字材料。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比上天還難哩。根本沒影影的事,從哪兒下手呢?他苦思苦想,仍沒一點兒思路。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剝樺樹皮,里邊那一層一層的薄樹皮,光滑輕便,拾了幾片,反復觀看,越看越覺得是寫字的好材料。于是他把樺樹皮帶回家中,研墨提筆,寫了幾行大字。過了幾天,樺樹皮干了,表層皺巴巴的,就像七八十歲老人額頭上的紋路,有的字也跟著變了形樣,他生氣地把樺樹皮扔到柴堆里去了。
但是,他沒有失望,仍在繼續(xù)尋找寫字的材料。他為這事兒到底費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誰也弄不清,只有他的好朋友張紙發(fā)現(xiàn)了一些異樣情況,他的衣帶漸漸寬了,他的語言更加少了,他很少諞閑,總是在凝神考慮什么。張紙問他,他笑一笑沒說什么。
最偉大的科學發(fā)明家故事(篇6)
富爾頓(1765~1815),__著名工程師.1807年,他利用英國機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蒸汽機輪船“克萊蒙脫號”,是世界上輪船的首創(chuàng)者.他為世界人類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富爾頓出生于__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讀書很少,父母沒有錢供他去學堂學習,他之后取得的成就,全憑個人的奮斗.小富爾頓從小就愛幻想,譬如,當他幫忙大人干完農活之后,常常一個人坐在農家閣樓上,在帶有木格條的小窗戶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藍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幾個鐘頭.
有一天,天氣晴朗,河水清澈.小富爾頓和鄰居大叔一齊駕著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們開始悠閑地撐著篙,逆流而上.小富爾頓到離開自己村莊的外地去,情緒格外高興,情不自禁地唱著__鄉(xiāng)村的民謠.河水的“嘩嘩”聲和小富爾頓的悠揚、婉轉的歌聲交織在一齊,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陽愈升愈高了,陽光灑在水波中,像碎銀灑在綠色的緞帶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轉,富爾頓和鄰居大叔拼命地撐篙,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服,但船僅能艱難地移動.小富爾頓心里想:撐篙太費力了,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么好啊!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飛翔,他好像看見在河中出現(xiàn)了一只自動行駛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現(xiàn)實中來,對鄰居大叔說:“大叔,撐篙又費勁,又緩慢,如果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么好啊!”
鄰居大叔正用力撐著篙,聽了小富爾頓的話,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臉上的汗水,笑著說:“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那這樣東西是什么呢”
“是啊,這東西是什么呢”小富爾頓的臉剎那間紅了起來,他用勁地撐了一下篙,低下了頭,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后,“怎樣使船自動行走”就成了小富爾頓苦思冥想的中心問題.致使他長大以后,努力奮斗,最后成為制造人類第一只蒸汽機輪船——“克萊蒙脫號”的著名科學家.
最偉大的科學發(fā)明家故事(篇7)
哈羅德·艾格頓(HaroldEdgerton),1903年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弗里蒙鎮(zhèn),父親是個小鎮(zhèn)律師和報人。哈羅德從小就愛動腦筋,10歲時,他就用一個鐵皮桶制成的一盞探照燈,轟動了整座學校。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半工半讀地在內布拉斯加大學讀到畢業(yè),當過電器匠、架設電線員、運煤工人和電影放映師。大學畢業(yè)后,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繼續(xù)深造。
在攻讀碩士學位時,他發(fā)明了一種光線強烈的測量馬達旋速定時燈,而這種頻閃閃光燈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此后的時刻里,哈羅德·艾格頓與“燈光”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二戰(zhàn)期間,哈羅德被派往英國去開發(fā)一種超強燈光,供盟軍飛機夜間在納粹占領下的歐洲上空進行偵察飛行時使用,而他在兩個星期內就完成了任務,為盟軍及時了解敵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此外,他還發(fā)明了一種使電流透過一個裝有氙氣的電子管,制造出耀眼的快速閃光的頻閃閃光燈,被他自己稱之為“萬能上帝的罐裝閃電”。還有那些裝在攝影機和復印機中、機場跑道兩旁、摩天大樓上以及汽車引擎點火定時器內的頻閃閃光燈,也都是他的杰作。
然而,哈羅德·艾格頓最讓人們熟知的,卻是他作為攝影師拍出的“跨世紀照片”。
他使用百分之一秒的閃光,拍攝到子彈射穿撲克牌的瞬間,一點牛奶落到桌面上時產生的優(yōu)美皇冠狀圖樣,一只蜂鳥仿佛在空中靜止了的那一剎那,憑借著他所開創(chuàng)的“跨世紀照片”,我們此刻已經(jīng)知道貓?zhí)蚺D虝r是舌的兩面都使用的,蝙蝠是尾膜捕捉獵物的,槍的后座力是不影響瞄準的——正因后座力是在子彈射出之后才產生影響。
多年來,艾格頓那些令人看得眼花繚亂的照片已成為科學及現(xiàn)代藝術的經(jīng)典作。美國大都會現(xiàn)代藝術館差不多像對待畢加索的繪畫那樣對待它們,經(jīng)常把它們掛出來展覽。
“別把我當作藝術家看待,我是發(fā)明家和工程師,我追求的是事實?!痹掚m如此說,他還是扔掉了好幾十張牛奶滴落的照片,才最后拍到了那張有個牛奶皇冠的迷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