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議論文
|
小龍
遺憾的是,聰敏過人的魏永康在后續(xù)時間里卻沒有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其母親揠苗助長的功利做法,反倒將他塑造成了現(xiàn)代版的“傷仲永”?;蛟S我們誰也無法想象在培養(yǎng)過程中,母子二人到底經(jīng)歷了怎樣的痛苦與掙扎,那交織著淚水與汗水的成長軌跡,又印刻了兩人多少的心酸與絕望。我們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那懺悔式獨白中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愧疚之愛。
毋庸置疑,在兒子遭遇過山車命運的洗禮后,這位母親的懺悔是真誠的。那句“我對他太狠了”的錐心陳述,與其說是在講述一個失敗的教育故事,倒不如說她是在以自揭傷疤的方式為我們上了一堂重要的教育之課。
首先來講,在這個被按下快進鍵的當下社會,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著神童母親教育孩子的影子,只不過我們的某些做法沒有那位母親極端罷了。我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理直氣壯的為他們做了很多主;我們擔心他將來不夠優(yōu)秀,就肆無忌憚的為其制定了很多通向成功的計劃。而至于那些決定、計劃是否征得孩子的同意,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